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近年来人们从各个视角探讨其成因、分类、结构及消解等。本文拟从汉语文化语用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歧义现象的成因、消解途径,并以借而用之的语用观将歧义的主观使用作为一种语用策略进行讨论,以期对歧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时间指示是语用学指示中重要的一类。本文主要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英汉时间指示上的异同,并试从表层的语言层面探究其深层思维和文化因素,以期为英汉交流和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欧战年代的四个短篇小说具有两个弦外之音一是提醒人们战争意味着两败俱伤,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二是表明现代文明已濒临崩溃,“现代人必须重生——像凤凰一样重新获得生命,才能创造出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4.
作家莫里森的身份定位是黑人、女人和美国人.作为一名黑人,莫里森从家庭、黑人学校和社区汲取了丰富的黑人民间文化养分,并将这一民族传统的精髓发扬光大.作为一个女人,她关注历史和现实中的黑人妇女,塑造出敢于反抗不公社会、打破歪曲原型、实践本真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同时,美里森又是跻身主流的美国文学大师,双重意识、两种话语在被经典化的美里森的夹脑中角逐.  相似文献   
5.
文章作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乃至文学研究的重大影响之一在于它使得文学彻底地事件化了,而其源头就是诺贝尔文学本身的被事件化.本文以四人谈话形式,分别论述了诺贝尔文学奖被事件化之后的种种表现及其特征一、消费导向的共谋性;二、消费导向的消解性;三、消费导向的时尚性;四、消费导向的猎奇性.同时,这一事实也再一次证明了诺贝尔文学奖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承雅 《职业时空》2007,3(8):82-83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的把握和再现两个方面,其发挥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意识形态、个性和主观审美偏好、文学文化修养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各种影响来说明译者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于翻译之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